今年寒假,信阳师范大学传媒学院“声声不息”推普志愿服务团先后前往周口市沈丘一高、淮阳中学与登封市实验高中,开展以“声动校园·语润青春”为主题的推普实践活动。活动以创新形式、多元载体和沉浸式体验为特色,为三校师生带去别开生面的语言文化课堂。
沈丘一高:经典诵读+配音秀,让普通话“声入人心”
在沈丘一高,实践团以“经典润校园”为主线,设计了“课前五分钟诵读”“红色经典配音秀”“校园广播站实训”三大模块。学生们通过诵读《少年中国说》《沁园春·长沙》等经典作品,在抑扬顿挫中感受普通话的韵律之美;配音环节中,团队结合传媒学院专业优势,指导学生为《觉醒年代》《长津湖》片段配音,以声音传递家国情怀。

淮阳中学:方言与普通话“对话”,解锁文化传承新路径
针对淮阳地区方言特色鲜明的特点,实践团策划了“方言与普通话对话”课堂。通过“方言小剧场”活动,引导学生发现方言与普通话的互补性,例如,在太昊陵非遗文化展演中,学生用普通话向“模拟游客”介绍泥泥狗、担经挑等民俗,再用方言还原传统技艺的乡土表达,让学生与普通话“双向奔赴”。

登封实验高中:“辩论+推普”,打造语言艺术新课堂
将辩论与推广普通话巧妙融合,为学生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语言艺术新课堂。课堂上,学生们围绕热点话题展开激烈辩论,在你来我往的思维碰撞中,不仅锻炼了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,更在队员的引导下,规范了普通话发音,提升了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与流畅性。

从经典诵读到方言剧场,从配音课堂到语言艺术,信阳师范大学传媒学院“声声不息”推普志愿服务团以创新之举、青春之力,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注入活力。传媒学院将继续探索推普与乡村振兴、文化传承的多元联结,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真正成为助力学子成才、赋能地域发展的“青春之声”。(审核:李诗雨 陈长旭)